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Shihua

无用的二截化争论

Updated: Dec 4, 2022

“哲学的认识方式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反思。”从读小逻辑序开始,就已经感受到黑格尔对于理论实践二截化的嗤笑。在序中黑格尔对学生重申基本定义:“理念是具体的精神的统一体”,“知性的特点在于认识到范畴或概念的抽象性”(p.34)。在鼓励浅尝即止的文化环境中,现代人均有一套自反性,我们谨慎地浏览许多观点,同时极富投机心地抓取各方信息,最后总是出于自保的目的站在了使自我合理的一方。我们声称这是自己的理念,事实上更多情况下这都是一种统计游戏。


在这个层面上也可以窥见,人类从来都无法以个体的形式定义其自身。人类的社会化从主体化开始,也就是打探别人的观点来形成自己的立场,在这一点上短路者,会将自我认同倾数投注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上;最终体现为学科的差异,国别的差异,资本的差异等。许多建筑学者认为自己的二截化是无奈的,这便是在做学问的时候将自己的主体化建立在学科的界限,并且从未对界限本身进行反思的后果。他们是为了学科做建筑,不是为了实在界的人(即使对他人的定义也要援引自我)来做建筑——当然,定义该学科的人事实上就是该学术共同体,所谓为了学科的名义上的利他与利己浑然一体。至少,对于学术领域里的理论与实践争论不休的矛盾我在当下的解答就是如此。


于是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自己原有历史观、人文景观的裹挟,能够在普遍化的维度上理解这个问题。转换到这边的思路,我面临的难点也主要在摆脱经验主义上。然而需要摆脱的不只是个人经验,还有诸多意识形态陷阱,而这就又回到了社会背景中。仅仅在理论上讨论的话,向内的肃清道路有精神分析,向外肃清则成为了政治。这两方面的语境都易被哲学讨论的阴影遮盖,理解现实困境需要它们的辅佐,哲学无法成为唯一目的。因而这条普遍化道路是走不通的,毕竟仅仅凭借哲学反思无法让窘迫的学者成为真正的行动者,事实上,许多人也就固守在了话语的空地。


 

黑格尔. 小逻辑. 贺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2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Not Adorable

前段时间去掉了网站上大大的AODRE,今晚又磨蹭着把网站的subscription取消,在这个时候我想起来,这个网站的编辑器竟然一口气充值了3年的会员,它即将在2025年的10月到期。两年前注册这个网站只是为了丰满自己的简历,所以主要内容也是作为自恋式表达的载体:名片和部落...

恋词癖

这还不明显吗 在我单方面的感官世界中 我是连贯的,你必然不连贯 你不是开端,更不是结尾 你是一系列连锁效应中的因果链 是不断退行的小客体a 当我自觉枯燥无味 你也就转变为符号学的剩余 被过时的视觉机器解码 扩散成惹人烦闷的噪点

压轴题剩余规训法

假如要让14岁的我理解这段话,我会直接说:“规训的剩余就和解不出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的人一样多。” 压轴题生硬地把人群分隔为大多数与极少数。极少数证明出来的答案,同时证明了学科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不出来的人群,也就反证了自己身处泥潭。规训大多数的并非压轴题,而是这极少数的存在。当...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