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认识方式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反思。”从读小逻辑序开始,就已经感受到黑格尔对于理论实践二截化的嗤笑。在序中黑格尔对学生重申基本定义:“理念是具体的精神的统一体”,“知性的特点在于认识到范畴或概念的抽象性”(p.34)。在鼓励浅尝即止的文化环境中,现代人均有一套自反性,我们谨慎地浏览许多观点,同时极富投机心地抓取各方信息,最后总是出于自保的目的站在了使自我合理的一方。我们声称这是自己的理念,事实上更多情况下这都是一种统计游戏。
在这个层面上也可以窥见,人类从来都无法以个体的形式定义其自身。人类的社会化从主体化开始,也就是打探别人的观点来形成自己的立场,在这一点上短路者,会将自我认同倾数投注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上;最终体现为学科的差异,国别的差异,资本的差异等。许多建筑学者认为自己的二截化是无奈的,这便是在做学问的时候将自己的主体化建立在学科的界限,并且从未对界限本身进行反思的后果。他们是为了学科做建筑,不是为了实在界的人(即使对他人的定义也要援引自我)来做建筑——当然,定义该学科的人事实上就是该学术共同体,所谓为了学科的名义上的利他与利己浑然一体。至少,对于学术领域里的理论与实践争论不休的矛盾我在当下的解答就是如此。
于是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自己原有历史观、人文景观的裹挟,能够在普遍化的维度上理解这个问题。转换到这边的思路,我面临的难点也主要在摆脱经验主义上。然而需要摆脱的不只是个人经验,还有诸多意识形态陷阱,而这就又回到了社会背景中。仅仅在理论上讨论的话,向内的肃清道路有精神分析,向外肃清则成为了政治。这两方面的语境都易被哲学讨论的阴影遮盖,理解现实困境需要它们的辅佐,哲学无法成为唯一目的。因而这条普遍化道路是走不通的,毕竟仅仅凭借哲学反思无法让窘迫的学者成为真正的行动者,事实上,许多人也就固守在了话语的空地。
黑格尔. 小逻辑. 贺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Comments